学科教学活动
我校新课程新教材“如切如磋”组内研讨课系列活动之“双生课堂”
芳菲菲兮满园
思翩翩兮无限
教之研之兮诲人
琢之磨之兮不倦
五月,我校新课程新教材“如切如磋”组内研讨课系列之“双生课堂”按计划持续开展,学校一直致力于深化“双生课堂”建设,在“积极主动、生动活泼”的教学方针的基础上,引领学生通过“学、习、行、思”四个学习过程,体验感悟。课堂上通过师生、生生的有效互动, 促进学生多维度参与学习过程,引发学生的情感、心理、思维活动,使课堂具有鲜活的“生命力”和高效的“生成力”。本期为大家呈现的是高二年级数学学科的“双生课堂”。
高二数学备课组闫江华老师执教《数列通项公式》一课。
课前,闫老师创新导学案设计流程,以学习小组为单位,鼓励小组从已有知识体系出发自主出题、撰写试题设计文案,并推选出各小组代表作为主讲人,小组成员各司其职,互相配合,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,最后师生共同精选出典型例题组编作业。
课上,各小组代表激情满满,针对自己所编试题进行讲解、变形,并强调了试题所考查的必备知识和必备技能,其他小组成员也针对自己的想法及时发问、质疑,在关键节点老师适时点评总结,真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度思考的兴趣。
课后,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中评课。大家对整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就如何上好新课标、新教材、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,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闫老师指出本节课课程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不断地向外学习。前不久她在大连市高二数学学科教研活动上,聆听了市教研员正高级教师赵文莲老师的讲座。赵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,对深化课堂模式改革进行了详细解读。闫老师从中受到启发,决定改变以往授课模式,并尝试以我校“双生课堂”为依托,大胆把时间留给学生。她利用课前五分钟,开展了全班范围的“选好题、讲好题”活动,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。
这种师生、生生的有效互动,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每次老师进教室的时候全体学生都已经准备好了展示,数学学科稍薄弱的学生分享过好题后也更自信了,还没轮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,满怀期待。
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作为一名教师,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,要力争在探索中不断积累,让学生从“要我学”变成“我要学”,再到“我爱学”、“我会学”,实现新课程新教材有效实施,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。
这次数学公开课,我从中领会到了团结的力量,组内成员合作,比一个人的效率高很多,事半功倍。诗歌能动人心弦,哲学使人获得智慧,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,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。大家集思广益,从万千题海中浓缩出高质量的题目供大家处理。这是一个既能提升自我定位题目考点信息的能力,又能为整个班级的数学水平提供量变到质变的提升的双赢方法。此次公开课,我们在思想上碰撞,在一个个典型例题中交流,受益匪浅。这也离不开闫江华老师对课程讲解领域的独特见解,以及对我们十班每一个同学的无限信任。这次作为汇总组内题目的一员,我深感荣幸,能在这个团结而又充满自信,正能量的班级,我也非常知足。百舸争流,奋楫者先。愿我们这个大家庭不断吸收知识的能量,勇争高峰!
——高二十班广家煜
感谢老师提供的这次讲题机会,从选题到做题到讲题,收获满满。在选题时,根据老师说的题目类型,能够在题海中定位此类题目,对“拾阶而上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在做题时,能够找到突破口,想到注意事项和易错点,并注意格式书写。在讲题时,锻炼了自己的讲题能力,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,通过给同学讲题,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更深刻了。总而言之,这次公开课受益匪浅。
——高二十班杨静怡
有这样一句话:学习数学就像鱼和网。知道如何解决问题,就像抓到一条鱼,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,就像有一张网。本次数学公开课,老师采用我们自己选题讲题的方式,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能力,并且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求通项公式的各种方法。在准备如何讲解这些例题的过程中,我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我需要考虑每一步做法的原因、是否能拓展到一般、有几种解法、哪种解法更适合,这都是平时单单听老师讲所没有的收获。老师在我们讲解完的总结,更是点睛之笔,使我对题的理解更为深刻。希望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,我可以继续保持这种探究的精神。
——高二十班王晓蓓
我校组内研讨课活动的持续开展在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、转变育人方式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,今后,我校会以此为契机,继续开展多样教育教学活动,优化课程设计和实施路径,紧扣“双新”主题,为学生成长奠基,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助力。
敬请关注下期高二年级英语学科“如切如磋”组内研讨课系列活动。
供稿:教学处
编辑:成娟
责任编辑:张任飞
审核:孟祥利
友情链接
Link
联系我们
Contact
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
版权所有 ©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技术支持:大连科曼科技有限公司